吳厝聚落與吳厝國小

吳厝莊與附近之番仔寮、大突寮、十塊寮、楊厝寮、橋頭寮、西勢寮等同為大肚台地上,早期形成之聚落群。在乾隆元年﹝1736﹞有客籍墾戶吳瓊華者,向張振萬墾號﹝岸裡大社通事張達京﹞獲得墾批,率族人入墾平埔族巴宰海族﹝Pazeh﹞領域之埔地。地名乃源於吳姓墾戶築屋居住之地故稱。大肚山臺地礫石層,由於紅土化作用,缺乏有機質,土壤較為貧瘠。土地種植主要是旱作的甘藷、蘿蔔、花生、芝麻及狗尾草等作物,近來也開始種植鳳梨及生薑。

清雲嶺太子殿,創建於1976年,主祀三太子元帥,其聖誕為農曆9月9日,會有全臺各地的信眾至此為太子元帥祝壽。南邊的天帝教太極行宮深受北派道教影響,主張清修練氣,無偶像,創建於民國71年,建築特色為北方寺廟風格型。永安宮創建於清光緒15年(1889),主祀黃府王爺,農曆8月22日為其誕辰,配祀有大王天子,同時在廟前及聚落四方分別安置五營。

後埔水堀為吳厝里位在後埔的大水堀,是附近居民的飲用水的來源。吳厝國小創立於1956年9月,先成立『大楊國小吳厝分班』,借民宅廟宇上課,1968年改為『大楊國小吳厝分校』,利用民地蓋教室在現址上課,2000年8月獨立創校,至今已屆滿20周年,目前校長為黃朝恭校長。雖然是一所迷你小學,美輪美奐的校舍、健康有活力的師生,創造了吳厝國小教與學美好的環境。

封面照片:吳厝國小 門口 / 拍攝者:吳長錕


古道老街探索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