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觀音石駁及清水治山防洪 

紫雲巖北側的觀音巷步道是通往鰲峰山公園最佳的捷徑,也是早期山上鄉親到街上採購辦事的重要路徑,民眾沿著山坡而居,巷弄錯綜複雜,景觀十分美麗,昔日是當地小孩玩躲迷藏最佳的場域,沿途不同年代的國民生活須知及自然生態民宅彩繪牆十分有趣。

從觀音巷步道約莫80公尺處左轉穿越小徑,就可以看到巨大的觀音石駁,在清水鰲峰及下湳里靠近米粉寮溪一帶在地人慣稱「石瀨頭」,此處因以前是許多石頭匯集的地方而得名。臺中市自行車場一帶以前是一座超級的滯洪池,周遭由眾多鵝卵石所堆砌而成堤防,稱為「石駁」,不僅擔負防洪功能,也創造了鰲峰山公園特殊的「石駁」景觀。清水鰲峰山觀音、橋頭寮溪、米粉寮溪石駁暨橋頭寮、米粉寮、石瀨頭攔沙壩等防洪設施,構成清水鰲峰山區重要的防洪設施,其中觀音石埠這些建築最早可以推到清光緒6年(西元1880年)就已修築完成,民國48年8月7日因豪雨,造成空前的大水災,清水的觀音堤亦遭受潰堤,政府及國軍部隊加入災後重建工作,讓整個鰲峰山山區整體防災治洪工程幾乎達到完美境界,成為當時災後重建的示範工程,至今每年農曆7月21日當地民眾都會到觀音石駁舉行拜石駁祭祀活動。這完整的防洪的工程建築,不僅締下了保護居民身家安全,更成為清水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

封面照片: 觀音石駁 / 拍攝者:吳長錕


探索據點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