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廟

清水三山國王廟,又叫作「調元宮」,創建已近三百年的歷史,清水人習慣稱為「王爺宮」,主祀「巾山」、「明山」、「獨山」王爺。調元宮於清乾隆11年(1746)豐原南坑張姓客家籍人士所興建,佔地七百多坪,神像雕刻十分傳神,現今師傅已無法模仿,可謂之無價之寶,嗣後因客籍鄉親逐漸前往豐原、石岡、東勢一帶入墾,寺廟原本鼎盛香火逐漸沒落下來,加上昭和10年(1935)的中部大地震,將原有的廟寺建築規模震毀,現存的宮廟建築乃是民國48年重新修建,規模和格局較原有的小了許多,已難看出當年寺廟的宏偉與莊嚴。

封面照片:三山國王廟 /拍攝者:吳長錕

2007/04/27 清水三山國王廟出巡 / 拍攝者:吳長錕

三山國王廟  / 拍攝者:吳長錕


周邊據點

文昌街十八坎仔

文昌社區的文昌街十八坎仔,建造於昭和十二年〈1937〉,由「清水建築組合」(即今之清水鎮農會的前身〉,於文昌街北側共建有商店十八間,大家習慣稱為「十八坎仔」,兩側建築物以鈴蘭燈裝飾照明,開設有西裝店、箝仔店、家具店、中醫店及西藥房等,可說是當時清水街上最繁榮的商店街。

十八坎文昌街 / 拍攝者:吳長錕


社寮媽南海岩

清水南海岩,在地人習慣稱為「觀音媽壇」,大約有200餘年的歷史,主祀觀音佛祖,配祀神農大帝、註生娘娘,早期此一聚落稱為「社寮」,為平埔族的生活場域,因此觀音佛祖又被尊稱為「社寮媽」,可說是全台首見,見證了早期漢人與平埔族人互動的珍貴歷史。南海岩甫於2008年重修完成,新建廟舍結構採水泥鋼構,內外稟承傳統的廟宇設計,格局精緻、美侖美奐,無論是石雕、木雕、屋脊、山頭、剪粘、交趾陶等裝飾藝術師傅都是一時之選,為廟宇建築經典之作。

社寮媽南海岩 / 拍攝者:吳長錕


壽天宮

 壽天宮 / 拍攝者:吳長錕 

座落於清水鎮文昌里西寧路16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並配祀有神農大帝、註生娘娘、蘇葉薛三府王爺、玉皇大帝、關聖帝君、九天玄女娘娘及觀世音菩薩等眾神明。相傳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漳浦人蒲顯耀公二兄弟,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攜眷渡台謀生,隨身攜帶媽祖暨太子爺神尊保身護安,二神尊原先供奉於蒲氏家族廳堂膜拜,也曾於現在廟址後方之大榕樹下築屋供奉,供鄉親一起膜拜,供奉媽祖迄今已近300年,為清水最老的媽祖廟,老一輩子的人都習慣稱為「媽祖宮」,是鎮內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心。


董公廟

蓬麓宮,又叫作董公宮。蓬麓宮座落於清水的董公街36號,祖廟來自安溪縣蓬洲鄉山麓的仙鑾殿,故取名為蓬麓宮,在地人慣稱為董公宮或董公廟,主祀董公真仙,民間稱為董公、仙公,農曆11月27日為其誕辰紀念日;配祀九天玄女、福德正神。後殿的閩王祠為王姓審知公後裔宗祠,主祀開閩王。分工有屏東萬丹皇麓宮、台北臥龍街董真宮、台中東山路董聖殿等。

董公廟創建於清嘉慶11年(西元1806年),由開閩王審知23世孫王子文自泉州府安溪縣蓬洲鄉身負董公及閩王金身渡台建立小廟;清光緒7年西元1881年),由王姓及地方士紳募資重建為土角厝,分別恭奉董公及閩王,原址經歷數次整修,民國59年再次重修,建築形式採閩南式建築,歷經三年竣工,於民國69年12月落成建醮,成為現在董公廟的建築規模。(資料參考:王伯宗/蓬麓宮導覽解說)

董公廟 拍攝者:吳長錕 


古道李宅 (西元1931)

古道旁的李家古宅,李家古厝建造1931年,歷經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921大地震,依然屹立不搖,折衷式的迴廊建築、洗石子的立面及淺綠色的磁磚十分經典,屋前庭院的竹柏見證了李家古厝的家族的歷史。

古道李宅  /拍攝者:吳長錕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